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体师生党员对党史的了解,坚持不忘初心的信念。6月1日下午,软件学院研究生太仓党支部全体党员、青年教师党员以及发展对象在党支部副书记高利鹏的带领下一起前往沙家浜,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沙家浜党史,重温新四军光荣历史,教育引导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高利鹏在叶飞上将题词的照壁前向全体党员、发展对象提出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学党史”、“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要切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政治担当和思想境界。
走进沙家浜,是一次净化心灵的教育。瞻仰广场中央屹立着以“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雕像,“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看着他们,党员同志们彷佛置身在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更加体会到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走进沙家浜,是一次精神传承的教育。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亲密接触一幅幅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实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解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展现了在那个年代的军民鱼水情、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师生党员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是先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舍生忘死的负重前行,才有了今天的岁月静好。“千顷苇塘筑伟绩”,这是与敌抗争的战场,更是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见证。
这次沙家浜之行,是一场实地学习党史的教育活动,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通过此次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党员们更加清楚了为什么要学党史、学什么、怎么学。进一步加强了党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以新面貌喜迎建党百年华诞。
师生党员心得体会:
研究生太仓党支部组织委员杨莉华: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深藏着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记忆。当年叶飞率领新四军东进来到沙家浜,在芦苇荡里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需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需要民众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这次学习红色历史、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活动,我们更加能感受到当时的沙家浜人民英勇抗敌,保卫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研究生太仓党支部成员朱钧: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
在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件件陈旧的历史遗物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通过听介绍、看图片、观多媒体景像、场景复原等,我们目睹了阿庆嫂、麦斯、杨帆等革命烈士像,了解了36名伤病员及郭建光等《沙家浜》人物原型的事迹,重温了沙家浜地区新四军和民兵的抗战历史,感受了当年阳澄湖畔芦苇荡里的革命风云,再一次缅怀了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
“熊熊芦荡烽火景,感人军民鱼水情。”,此次沙家浜红色之旅,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革命教育课,更牢固了大家爱国爱党的赤子之心,此次不但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次洗礼,在日后党建工作中必然会弘扬“沙家浜”精神,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提高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立足岗位,为祖国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研究生太仓党支部成员颜瑞新:
通过这次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不仅缅怀了抗日先烈,重温了红色经典,而且激发了爱国热情,增添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我深深体会到在那个动荡的革命时代,如果没有新四军战士们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沙家浜人民英勇抗敌,保卫新四军战士的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次学习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发展对象李家乐:
在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瞻仰了叶飞先生题词的照壁,穿过为纪念新四军抗日而建的东进桥,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回顾了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重温了革命先烈的大无畏气概,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沙家浜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后来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等多部剧目,尤其是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形象深入人心,教育了好几代中国人。通过这次红色之旅的参观学习,我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有很多像阿庆嫂一样的仁人志士为了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作为当代研究生,应该积极向他们学习,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编辑:王晓龙 图:杨瑞 审核:张龙)